主頁 > 出版 > 專題導讀-林樂培聖樂作品欣賞會 > 天主經與林樂培 - 恩保德神父
 
  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天主經與林樂培     撰文:恩保德神父

   天主經是天主教、東正教和其他教會信徒所珍惜及常用的禱文,也是耶穌教導門徒的唯一禱文。當門徒要求耶穌教導他們如何祈禱時,耶穌便立即教導他們這一首禱文。

  在教會初期,天主經已被納用於禮儀中,因為是耶穌標準的祈禱,所以被稱為主禱文。在特倫多彌撒中,天主經是由主祭獨自誦念或詠唱的;但在梵二以後,則由全體會眾一同誦念或詠唱。《羅馬彌撒經書》中的共融禮(Communion Rite或稱領聖體禮),在主祭及全體會眾誦念或詠唱天主經後,會加入讚頌詞:「天下萬國,普世權威,一切榮耀,永歸於祢」。該讚頌詞以古老的聖經手稿為基礎,並具教會明確的理由而加進去。此舉顯示天主教會對其他教會的開放態度,只要不相反信仰的本質,亦可把其他基督教會的元素迎入天主教禮儀中,就此以促進基督徒的合一。

  四百年前,利瑪竇曾把主禱文翻譯成文言文,雖然現在我們已不再用文言文,而採用白話文,但當時利瑪竇用了「天」字,已極具文化融入之意。

  在香港,當要執行梵二的禮儀革新時,便要找人創作。許多神父和教友都傾盡他們的音樂知識,務使教友能詠唱天主子女向天父祈求的禱文;其中一位就是著名作曲家林樂培先生。我有幸跟他合作;還記得第一次跟他會面時,我已感到我們彼此間的凝聚力。在林樂培先生完成了他的《天主經》後,我感到有點美中不足,就是「誘惑」兩字拖得太長,我提議減兩拍,但林先生堅持要保留一切節拍。如今,再想,林先生的堅持是正確的,那個地方給予人默想的片刻,極有意義。

  一如其他廣東話聖歌一樣,需要一段時間才能被人接納,林樂培先生的《天主經》已廣受歡迎。無論我在中國大陸,或在海外,甚至是越南及在華僑聚居的其他地方,每當我聽到人們用林樂培先生的《天主經》做祈禱,我心裡高興,我感到共融,那是中國人的祈禱,是在基督內,偕同聖神,向天父的祈禱。那是現代華人,特別是廣東人的心聲。我是意大利人,我的文化應屬拉丁文化,當我聽到拉丁聖樂時,我的心情也沒有如此激動。

  我有一個夢想,我希望有朝一日,當利瑪竇和徐光啟等中國教會先驅,在羅馬列品封聖時,梵蒂岡聖伯多祿大殿的廣場上,會唱出林樂培先生的《天主經》。

  林樂培先生的《天主經》十分配合《禮儀憲章》論及聖樂的標準:「聖樂越和禮儀密切結合,便越神聖,它能發揮祈禱的韻味,或培養和諧的情調,或增加禮儀的莊嚴性。」(禮儀憲章112)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的教長們用了界定聖教藝術的神學原則 - 這些藝術極力使人虔誠歸向天主,便越能增加對天主的讚美與榮耀 (禮儀憲章122)-來論述聖樂的目的:「聖樂的目的就是光榮天主、聖化信友。」(禮儀憲章112)聖樂和聖教藝術之能稱為「聖」就是因其能幫助聖化信友。聖樂是禮儀行動的一部份,「如果神聖敬禮隆重地以歌唱舉行,有聖職人員參加,並有民眾主動參與,則禮儀行動便顯得更典雅。」(禮儀憲章113)

  廣東話聖樂在香港發展不到四十年,歷史尚短,極需要信眾的支持,使之能繼續發展,使到以廣東話參與禮儀的信友能更「完整地、主動地、以團體形式參與禮儀」(禮儀憲章21)。願望林樂培先生的榜樣能激勵更多音樂專才為發展本地聖樂而努力,使香港教會在舉行禮儀時能更團結、更本地化,使之成為合一的標記。因為那裡有活潑團結的地區教會,那裡便有唯一、至聖、至公、從宗徒傳下來的普世教會臨在。


延伸閱讀:

林樂培《天主經》樂譜下載

本文上載於二零一一年六月三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