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頁 > 出版 > 專題導讀-紀念李振邦神父逝世二十五週年特輯 > 憶李振邦神父
 
紀念李振邦神父逝世二十五週年特輯

憶李振邦神父 
台北輔仁大學音樂系所專任聲樂教授 林玉卿教授

  依稀記得第一次見李神父,是1975年冬天在台北市光復北路天主教主教團秘書處–李神父的住處。當時,我因想赴意大利學習聲樂所以毛遂自薦,而李神父也因我是唐鎮老師的門生就欣然接受我的請求,幫我申辦赴意大利考試的許可。

  1976年秋天,我順利的考上了「羅馬聖塔切契里亞音樂學院」(Conservatorio di musika S. Cecilia Roma),課餘在「羅馬聖瑪莉亞天使之后與殉道之后」教堂(Basilica S. Maria degli angeli dei martiri )參加思定服務社現今已故王克祿蒙席主持的中文彌撒,首次接觸李神父寫的音樂–天主經,開始了我對天主教的信仰。憶當時,李神父還半開玩笑的警告我︰「別在意大利申請信奉天主教,避免被課宗教稅。」

  1978年在李神父和羅馬王克祿蒙席與施森道蒙席的引薦下,我獲得狄剛總主教(當時任嘉義主教)的幫助赴德國科隆音樂學院(Staatliche Hochschule fuer Musik Rheinland Musilhochschule Koeln)繼續深造。次年–1979年秋天,我參加科隆音樂學院聲樂比賽獲獎,適逢狄總主教與李神父來訪,李神父見我住的房子與對門的音樂學院不到五公尺之距離,如此的節省時間,還打趣的說︰「妳最好就住在鋼琴底下,更方便練習。」1980年我在科隆參賽再度獲獎,李神父很高興,主動的請求科隆張再勉神父給我獎學金。1981年一月我榮獲德國柏林孟德爾頌聲樂比賽大獎,獲得6000馬克獎學金,生活無慮,於是我便向張神父辭去這份獎學金。李神父為我向張神父請求的獎學金雖然只有短短的幾個月,但是李神父給予我的幫助與精神上的鼓勵卻是無限的。

  1982年學成返台,適逢李神父任國立台灣藝術專科學校音樂科主任,在李神父的提攜下,我很自然的成了國立台灣藝術專科學校音樂科(國立台灣藝術大學音樂系前身)的講師。1983年,天主教輔仁大學音樂系成立,李神父帶著我轉任輔大音樂系。繁忙的新系務忙壞了李神父,而我卻因哺育幼兒沒能幫上忙,至今仍深感遺憾。

  1984年初秋,李神父自歐洲歸來,我們相約在台北市社教館音樂廳聽音樂會,但不幸的是才過了兩天就聽聞噩耗。1985年春天,我帶領輔大音樂系第一屆的學生去三峽天主教墓園為李神父掃墓。1994年輔大音樂系為李神父逝世十週年舉行紀念音樂會,邀請輔大音樂系傑出校友與音樂系師生共同演出李神父的音樂作品。同一天,狄總主教也在輔大靜心堂為李神父舉行追思彌撒。

  時光飛逝,轉眼間又過了十幾載。近日,當天主教台灣教友音樂家聯誼會秘書長–蘇開儀小姐來電邀稿時,讓我想起三十多年前的往事、李神父呵呵的笑聲、叼著煙斗的模樣、李神父喜歡的「中華路真北平小吃館的牛雜湯和水餃」,還有李神父勉勵我的話語…,幕幕重現眼前,勾起我太多的回憶與對李神父的懷念,淚水不禁盈眶。

  親愛的李神父,輔大音樂系由您辛苦創立的大學部,目前已擴充增設研究所碩士班與博士班,傑出的系友們有的返校任職,有的服務於國內外大學,有的在家相夫教子,表現都很優異,願您在天之靈感到安慰。


其餘相關文章:
-認識林玉卿教授

本文章上載於二零零九年六月五日

*徵稿及歌譜收集啟事

本欄歡迎各位自由撰寫任何體裁的文章,一同追憶和懷念天主教聖樂創作一代宗師-李振邦神父。

來稿字數不限,請註明閣下真實姓名、聯絡電話、通訊地址、電郵地址及一段不多於一百字的個人簡介,寄電郵:[email protected] 或 地址香港堅道十六號教區中心十樓聖樂委員會辦事處出版事務部收。

文章一經審核後會刊登於本網站內;若不獲採用,將另行通知。本欄謹供紀念李神父之用,並無報酬。本會特此向各位致萬分謝意。

另外,我們誠邀各位提供或捐出李神父任何未經發表的創作品、文章及相片等物品,相關資料將有助我們完備是次特輯的製作;經整理後,供廣大聖樂愛好者作研究用途。